年内四次国常会“点名”大宗商品 多部门政策组合拳促价格“降温”
今年以来,截至6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共召开了20次,其中,大宗商品4次“现身”。
具体来看,5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5月1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并公开曝光”。5月26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6月18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继续发挥金融机构作用,采取6方面减费措施,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减轻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传导压力”。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已经对我国下游企业带来了冲击,从近期形势看,国常会部署的务实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已出现不同程度地回落,呈现趋稳的特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下游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困难,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下游生产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使其抗风险能力减弱,如不能将上游价格转嫁到消费价格上来,将会面临双重挤压的风险,使得企业经营雪上加霜。而一旦出现这样的转嫁,则会对消费复苏产生影响。
当前,为应对大宗商品涨价等问题,各部门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双向调节。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赴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调研,详细了解今年以来铁矿石交易及价格变化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做好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6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铝、锌、铜国家储备。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
谈到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程度影响着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将直接通过期货等渠道影响现货价格。
刘向东认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还是供需变化,随着需求放缓和供给增加,预计供需紧平衡状态有所改观。当前,国内国际预期发生变化,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已引发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而我国对大宗商品市场采取多种市场化办法引导价格平抑回落,取得稳定效果,在预期转向的情况下单边炒作大宗商品涨价的情况将会减弱,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就会大幅缓和。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下一步政策发力点将聚焦哪些方面?刘向东表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在于大宗商品的供需平衡,合理理顺需求,引导供给增加,包括适时释放储备资源平抑市场价格,采取市场监督等措施,减少囤积居奇和投资炒作的情况。此外,要畅通海外物流循环,解决集装箱运输问题,采取措施平抑运输环节价格。同时,加大能源资源节约替代,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田利辉认为,未来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需从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增加国家储备。市场价格高企之时投放出售,价格低廉之时购买收储。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既能平抑市场价格,又能增补国库收入。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不仅要积极引导预期,在信息公开中实现预期稳定,而且要严打恶意炒作,对于私下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行为要予以严惩,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期货交易,引导国际期货定价,提升大商所、郑商所、上期和中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国内企业采购行为要避免在现货谈判中出现内卷抢货的恶性竞争。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