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向绿色转型。当前,各金融机构积极加码绿色金融领域,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业仍需从创新产品、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更好地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基础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工具不断丰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为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此外,还将绿色债券纳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范围。
王信表示,央行今年新推出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债券等金融产品。同时,央行近日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绿色金融监管办法,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指引,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指导。此外,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加强与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清洁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和碳减排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保险工具,提升对防灾减灾的风险保障水平,增强企业和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
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业内人士认为,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21%以上。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
多家银行表态称,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信贷投入。国开行日前提出,到2025年,该行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将较2020年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将达到30%左右。2030年前实现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达峰”;2060年前实现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中和”。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十四五”期间,该行将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逐年上升。同时,中国银行还将加快行业授信结构的调整,加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余额管控,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项目的授信支持。
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全方位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求。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提出,要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与创新。一是遵循绿色低碳与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是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三是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四是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研究碳金融衍生品如碳期权、碳远期等,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在防控风险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建议,要从源头上防范绿色项目信贷风险,建立全流程的绿色金融风控体系;加强与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的合作,完善绿色融资审查机制,实时追踪绿色项目的进展情况;健全智能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智能风控管理系统。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