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黄金战队”黄华:把握权益资产长期价值,应对资产配置新变局

2021-12-21 15:16:41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分类:要闻

  近年来,资产配置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关注度显著提升,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受到市场认可。在近期举行的中欧基金2022年度权益投资策略会上,中欧多资产策略组投资总监黄华围绕该话题和与会者进行了主题分享。

  黄华指出,在“房住不炒”和资管新规的背景下,投资者的权益资产配置比重日益提升。在资产配置中保持一定权益仓位,将有望提升组合长期投资收益率弹性。多元资产的组合搭配,可以提升整体投资体验,争取更多源的长期超额收益。

  以下是黄华在本次中欧基金权益投资策略会上的发言实录摘要:

  警惕市场上涨风险,借助权益类资产提升资产配置弹性

  这两年,整体投资品类市场变化比较大。拉长时间来看,低利率环境其实在2011年、2012年就已经开始,但2013年的钱荒以及2017年开始的大资管新规延缓了这一进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高等级标准化资产的年收益率,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在“房住不炒”、低利率和资管新规的大背景下,固收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价值受到投资者关注。

  过去,基本上全社会大类资产都在围绕房地产,包括债券的城投,地产债,包括信托公司、信托计划、银行理财,这两年,我们看到主动权益和固收+等基金大量发行,这是过去这么多年没有见过的。

  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还是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中国经济的核心还是结构化改革。随着棚改和城镇化加速见顶,未来经济结构跟以往以地产为主的经济结构将出现差异,科技制造和消费将取代基建成为核心的力量。

  在我看来,大类资产配置最核心、最关键、最困难的是去寻找科技能改变人行为模式的变化。2012、2013年,互联网板块的崛起,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最近这一两年,新能源车的发展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大类资产配置最核心的就是找到改变生活模式、改变产业模式的先进生产力。这是做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包括大类资产投资我们最关注的一点。

  对于债券,虽然从目前和长期收益率来看,有很大的配置价值,但是交易功能和赚钱效应来说,会有一定压力。权益市场方面,股市由过去流动性驱动转向盈利驱动。过去两年,因为疫情因素,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各国央行输入大量的流动性,这个流动性是驱动国内市场还有全球市场,整个权益市场大幅反弹的核心大变量。未来,货币政策可能将向中性适度宽松转变。因此,股票市场更加需要的是盈利增长的驱动。

  我们再来讲讲股债搭配的固收+基金,我们在做固收+的时候,是争取以更小的波动达到目标收益率。目标收益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和投资者越匹配越好。这是我们在做固收+和资产配置中的核心理念。我们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是要强调资产配置流程,纪律化投资。也就是说同一基金经理管理不同产品,不同基金经理管理不同产品,是不是能够按照统一的流程、制度和理念来做。

  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好短期波动对于实现长期投资价值尤其重要。比如,2020年3-5月份债券市场涨了很多,但是3-5月份以美国为代表的股票市场发生了大幅度的波动。如果在那个点上没有控制好短期波动,把权益仓位降下来的话,那么可能就会错过接下来A股市场赚钱效应最好的时间。

  综上而言,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无论个人账目投资还是家庭财富管理,在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权益仓位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人觉得股市下跌风险很大,但是我认为股市上涨也是一种风险。因为当股市上涨的时候,如果没有持有一定的权益仓位,就有可能降低了你的长期投资收益率。

  疫情影响短期市场表现,沪深300相关板块或将边际回暖

  我们认为,受疫情影响,短期市场或将出现衰退迹象。从高频数据看,社融数据不及预期,可能处在相对底部的位置,这也意味着,当前权益类资产或已具备配置价值。

  从基本面来看,最近两年出口一直超出我们预期,生产方面略微有反弹,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恢复比较快,但是消费的恢复速度暂时低于我们的预期。可能是持续的疫情反复大大减缓了消费复苏的速度。受信用紧缩影响,地产对今年国民经济的拖累比较大,从地产企业现金流角度来看,修复资产负债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地产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可能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到原有比例。、

  最后,我们再回到今天的主题,来看看权益市场。我们看到今年市场持续风格切换热点轮动,中证500年内最高的时候涨了18%,但是同期沪深300基本上跌了6%左右。出现了大概20%-25%的背离,是比较罕见的。我们认为,比下跌更恐惧的是在市场上涨时没有一定的仓位。虽然沪深300今年表现相对弱势,但未来相关板块长期回报可能会有所提升,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注)

  注:数据来源:Wind,中欧基金整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责任编辑:叶景)
热门看点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
© 2023 中国财经热线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财经热线:分享更多财经热点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