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深耕主业加快转型 助企纾困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在中信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中国华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积极主动担当起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新使命、新职责,围绕国家所需、华融所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逆周期和救助性金融服务的独特功能优势,以及不良资产行业“国家队”“主力军”重要作用,加快主业转型,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取得了良好成效。
立足新起点 加快主业转型 服务实体经济
2022年是中国华融完成引战增资后的第一年。站在新起点,公司党委强化组织统筹,多次召开党委会和专题会,贯彻落实中信集团“十四五”规划,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明确“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工作思路。出台“稳经济、活存量、化风险”15项举措,建立重大项目会商、资产处置、风险化解等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印发《2022年主业经营指导意见》《2022年主业发展策略》《资产处置营销方案》等多项制度。深化协同共进,主动对接中信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链,深入挖掘主业业务机会。
经过不懈努力,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稳中有进、提质增效,整体呈现新气象。主业进一步聚焦。主动采取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提升处置效益,不良资产包业务保持稳定,市场占比保持行业领先;加大资产盘活力度,现金回收情况较好。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丰富业务领域,积极运用重组盘活手段,加大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投放。紧跟国家战略,重点区域新增投放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切实发挥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运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逆周期培育等手段,帮助实体企业摆脱困境、实现重生。转型进一步加快。围绕破产重整、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纾困、“大不良”特殊机遇权益类投资等业务新蓝海积极探索,挖掘机会,加大储备,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发挥专业优势,在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受托管理、国企“两非两资两金”资产受托处置、围绕“大不良”的顾问咨询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客户、闯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展。强化“总对总”营销,延展地方政府、行业头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二级投资者等上下游客户群。上半年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中国旅游集团酒店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育长期稳定的“大不良”生态圈。
创新“互联网+”模式 科技赋能强化营销推介
中国华融着力拓展营销及合作渠道,以“常态化、精细化、属地化、特色化”为原则,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资产推介、营销和服务,发展“互联网+不良资产”生态链,不断提高处置质效,巩固主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建立“每周一推”和“资产处置营销月”等特色工作机制,通过自主研发的“融易淘”微信小程序、官网、微信等推介方式多点开花,克服疫情困难,上半年共积极推介资产500余户,涉及债权规模1500亿元。强强联合。充分运用市场化专业平台,在京东、阿里等拍卖平台上开设“线上资产专区”,扩大投资者推广面。细分市场。按重点区域推介资产,设立7个区域营销中心,先后在长三角、华中、东北、华北地区推出5场“乘风破浪”系列线上资产推介会,涉及债权规模超过790亿,累计超20余万人次观看,有效促进各地不良资产出清。
充分发挥救助性金融功能 在国企改革和破产重整领域深化布局
中国华融积极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两金”管控、“两资”处置、“两非”剥离带来的潜在机遇,走访国有企业400余户,针对国企资产剥离、产业整合等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加大产业运作力度,强化资产价值挖掘和运营提升,全力助力国企改革。山东分公司为帮助山东某交通企业解决子公司长期停工的困难,引入产业投资人重塑管理架构,对低效无效资产实质性重组,帮助该企业剥离非主业子公司,缓解经营压力,加速转型升级。河南分公司积极助力某能源国企纾困,针对企业受疫情、国际油价波动等影响导致的化工板块亏损,通过整体债务重组12.9亿元,推动企业经营效益破局,新增融资破冰,企业2022年一季度实现盈利15亿元,为近10年来单季最好水平。重庆分公司为重庆市属龙头企业雪中送炭,及时收购重组企业4.5亿元不良债权,并协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助企业整合低效资产、优化融资结构、顺利落地股权改革,在疫情期间经营实现逆势增长。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围绕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助力中海油成功回归A股。
破产重整是近年来困境企业“涅槃重生”的重要方式,中国华融将破产重整领域作为战略性方向持续深化布局,组建近百人的专业化团队,与多家律所、会计事务所、投行等合作方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打通产业链,组建生态圈。创新共益债、破产重整投资等产品。已经成功实施辉山乳业、雨润等重大项目,建立一批项目储备持续推动跟踪,规模达数百亿元。
积极发挥“金融+产业”优势 支持保交楼、稳民生
中国华融充分运用“债权+股权”“金融+产业”等特色金融工具箱,积极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落实保交楼政策,化解风险、盘活资产,均取得积极进展。公司已与阳光集团、新华联集团签订重组框架服务协议,全面参与推动企业重组纾困。各经营单位立足属地,服务区域涉房风险化解。江苏分公司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支持南通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地方政府及国资企业组成市级合作主体,开展在建工程复工复产、优质项目并购、PPP或BT项目盘活等业务,支持当地建筑业转型升级。此外,综合运用“债券收购+债权重组+财产信托”模式,顺利化解房地产上市公司禹洲集团的债券兑付风险,保障了200多位社会投资人利益。湖南分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管理重构”多元手段,为已停工的长沙市某大型“商业+住宅”综合体引入重组方,推动项目全面复工,目前已实现交房500多户,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福建分公司与“政府、法院、重组方”三方联动,引入产业投资人重组盘活重点民生工程——福建木兰溪国际广场项目,目前项目开发建设全面重启,已实现400余户新房交付,后续还将有千余户入住,为维护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全力支持交通物流煤炭等行业化解风险 筑牢民生保障“防护网”
疫情冲击下,中国华融通过盘活交通物流、建筑工程等重点行业低效资产,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稳产保供。山东分公司在当地政府、法院支持下,成功取得某破产物流企业法拍资产,对其位于国家级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核心资产整体运营升级,有力支持了地方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陕西分公司针对陕西省重要民生工程某高速公路因资金问题多次停工的困难,主动收购其在建工程30.72亿元不良资产包,引入新投资人破解建设瓶颈,目前该公路主线路基全部贯通,保障了当地交通运输畅通。华融租赁发挥租赁特色服务优势,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符合标准的交通运输业及中小微航运企业融资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远程核签服务,有力支持保供稳产。湖北分公司全流程、全方位主导了某负债5.5亿元的煤炭企业破产重整,成功引入产业投资人盘活,帮助实体企业破茧重生,获得了当地政府、法院、债权人的多方肯定。华融汇通针对山西地区煤炭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案,切实缓解了7家煤炭企业涉及14.77亿元的流动性困难,为区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大不良”领域 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华融加快主业转型,围绕“大不良”领域,通过城市更新、S基金、医疗领域投资等渠道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护航高质量发展。北京分公司投入19.8亿元支持盘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科研楼,通过债务重组、产权重组及管理重组,解决了资产长期闲置、无效运营问题,目前已完成约2000套人才公寓改造,预计年底改造完毕后可提供3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解决经开区约2万人住宿问题,推动经开区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园区。今年以来,中国华融还积极探索S基金收购业务,目前已对接上海大型国有企业非主业资产剥离的业务需求。今后将优选以新能源、新基建、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投向的收购标的,发挥好逆周期资产收纳和盘活功能,维护市场稳定。华融融德作为中国华融旗下的特殊机会投资平台,立足“大不良”背景下的多元金融需求,通过债权投资、夹层资本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帮助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发展,近年来紧跟疫情形势持续加大“金融+医疗”投入力度,着力服务有发展优势或潜力的医疗企业,参与投资40余家实体企业,累计投资40亿元人民币。
践行央企责任担当 支持抗疫保供和粮食安全
疫情期间,中国华融旗下各机构全力保障金融服务畅通,支持各行业稳产保供。四川分公司加大抗疫金融服务,迅速驰援因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某全国重点防疫物资保障企业,高效收购4亿元债务并重组盘活,帮助企业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利用12万吨/年双氧水和1.2万吨/年次氯酸钠的生产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物资保障。同时支持企业产生节能效益2亿元/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践行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担当。华融实业积极支持重庆市疫情防控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通过减免商户租金及推广费、申请核酸检测补贴、减免顾客停车费等措施,在关键时候“扶”一把,为200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复工复产注入动力。华融融达期货积极发挥在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优势,上半年累计开展73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玉米、生猪、鸡蛋、白糖等品种,为21万吨农产品提供保障,保障金额达13亿元,有效助力农产品市场稳产稳价。
下半年,中国华融将牢牢把握国家“十四五”战略发展机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部门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不断巩固不良资产主业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