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服务应在四大重点领域发力
熬过3年低迷期,保险业迎来复苏的曙光。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需求也将回暖。
面对良机,保险业应从产品、服务、经营理念等多维度着手,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完善金融服务,让保险惠及更多消费者。
首先,切中市场痛点。从保险深度及密度来看,我国保险市场远未饱和,发展潜力巨大。过去3年行业保费的低增速,既有疫情等外部原因,也有行业内部原因,包括产品同质化、价格较贵等,因此,保险机构需找准市场痛点,研发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数据也显示,即便在低谷期,优质的保险产品依然能够脱颖而出,如,惠民保参保人数在疫情期间快速增长,截至去年末突破1.5亿人次,该产品将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的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大幅提升了性价比。
当下,保险业要在产品增速潜力大、消费需求旺盛的领域发力。一是养老金领域。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惠及收入位于个税起征点以下的人群,保险业可积极研发更具普惠性的养老金产品,去承接大量非纳税人群的养老和保障需求。二是新能源车险领域。目前保险公司普遍对该领域“又爱又恨”,爱其增速快,恨其难赚钱,这种现状的症结是,新能源车品牌多、风险数据积累不够,难定价,这要求保险业加大投入,打通同业和汽车厂商的数据以实现科学定价。三是“专精特新”领域。半导体等行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投保需求,但由于险企此前承保经验不足,往往不敢涉足,未来行业要加大对该领域的投研力度,找到盈亏平衡点。四是“长尾”领域。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保险,如宠物保险、退货运费险等,往往能在新消费场景下出现快速增长,这要求行业加大对新消费场景的研究,推出更具黏性的产品。
其次,刷新消费体验。从过往承保数据看,良好的投保体验,有利于投保人“加保”。事实上,不少投保人的体验并不好,近日监管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量与增速仍然较高。当务之急,行业要尽快推进营销机制改革,在提升队伍素质的基础上,保持队伍稳定性。过去多年,由于营销人力整体素质偏低,加上收入波动大,行业人力经常出现“大进大出”,仅去年上半年就有超过50万人力离开保险业,这也让保险成为“一锤子买卖”,消费者体验差,投保动力不足。
最后,突出保险特色。在大资管时代,险企与银行、基金、证券等机构同台竞技,出于对规模的追求,行业近几年推出了不少偏理财或储蓄性质的保险,这类产品的保险属性弱理财属性强。从长远看,风险保障才是保险业最独特的竞争优势,是行业“自留地”,因此,险企要强化技术投入,通过精准营销降低费用率提高赔付率,进一步凸显风险保障属性,增强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