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马翔:投资成长,无尽攀登
1956年8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科学家聚在一起,探讨“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类的思维?”。两个月时间的讨论虽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却为会议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
半个多世纪后,当时看起来完全不切实际的问题早已成为现实,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正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风暴。比尔盖茨感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微处理器、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一样重要,这是其一生中唯二的革命性技术进步;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它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iPhone 时刻”;著名外交家和国际政治战略家基辛格等则发表文章称,一项新技术正试图改变人类认知过程,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震动,“ChatGPT Heralds an Intellectual Revolution(ChatGPT 预示着一场智能革命)”。
ChatGPT的出现让让世界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有了更澎湃的想象,科技赋能下的市场投资机会也引发了又一轮讨论热潮。
机构研究认为,产业前景带来的投资机遇不仅局限于“主题”范畴,更可能是新一轮指数级别产业行情的拐点。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来看,未来的一段较为长期的时间,AI浪潮掀起的产业趋势都会在全球范围的资本市场引起共鸣。(资料来源:广发证券,《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 AI 浪潮》,2023/4/3)
布局变革,时不我待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至少经历过三次科技浪潮,复盘历史可以发现,每一轮科技变革浪潮均伴随着科技行情的史诗级周期行情。
第一轮科技周期(1990-2000 年):经过上世纪80 年代的技术积累,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开始迅猛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催生出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也由此奠定了互联网行业免费、开放、盈利的商业模式。本轮科技周期使得互联网迅速普及,社会效率大幅提升。在此期间,纳斯达克指数涨幅高达785.92%,信息技术行业总市值占比由 6.48%提升至 30.2%,并诞生了英特尔、微软、思科、甲骨文、雅虎、苹果等一系列大牛股。
第二轮科技周期(2002-2008 年):泡沫过后,互联网行业沿着两条路径再进化,一条路延续 PC 模式,进入网站、用户双向互动的Web 2.0 时代。另一条随着通信领域 2G、3G 技术相继出现,带动了电子设备制造、手机操作系统等细分领域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萌芽。本轮科技周期使得互联网渗透率进一步加深,移动通信得以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起步阶段。在此期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 19%,谷歌、Facebook、高通、诺基亚、三星等巨头崛起。
第三次科技周期(2009-2018 年):2009 年以来,IT 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与云计算的兴起。本轮科技周期使得人类主要的上网方式由PC转向手机,互联网+与云计算带来消费服务、工业制造多个领域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纳斯达克指数重启上涨周期,涨幅高达426.4%,英伟达、苹果、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大幅上涨。
(上述资料来源:招商证券,《复盘近30年历次科技周期,兼论本轮科技上行期如何布局》,2019/11/26)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或更快,我们可能会见证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科技巨头的崛起,会诞生10倍股、50倍股,甚至百倍股。(资料来源:广发证券,《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 AI 浪潮》,2023/4/3)
数字经济板块当前估值处历史低位
还有研究指出,近期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持续上涨行情,看似突兀,实则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就基础而言,TMT经历了持续调整后,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处在历史低位。另一方面,2023年数字经济迎来政策催化、产业浪潮、盈利反转的三重催化。(来源:浙商证券,《十年一轮回 AI引领TMT大切换》,2023/3/26)有机构表示,对数字经济 2-3 年周期坚定看好,并将其类比于 2019 年的新能源车。(来源:安信证券,《数字经济:是 2017 年,还是 2019 年的新能源车? 》,2023/3/22)
坚信长期,静待花开
历史或许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科技创新的涌现总是令人兴奋不已,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财富,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也让不少投资者对科技股趋之若鹜。
然而,凡事总是一体两面的。受到科技迭代、市场竞争、周期起伏等影响,科技成长板块的投资,总是给人“变化快、估值高、波动大”的风格印象,想要分享科技成长行业的长期增长蛋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长股投资很有意思,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持续成长的丰厚回报,但也要承担业绩估值双杀的风险;既是一段成就感十足的旅程,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汇添富基金经理马翔如是说道。
作为汇添富自主培养的积极成长股投资专家,马翔自201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加入了公司,从事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投资研究工作,至今已拥有12 年从业经验,7 年投资管理经验,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新能源、机械装备等。其管理的代表产品包括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和汇添富策略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等。
多年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积累,让马翔沉淀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成长股投资方法论。
在行业选择上,马翔认为,身处成长的主航道之中,容易找到快速前行的大船;如果在成长动能衰竭的行业里摸索,则很容易在原地打转。一个大行业的成长,往往能持续数年,按统计概率来说,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在行情启动的第一天买入的。即使是中途介入,仍旧可以对行业成长阶段进行分析,判断成长空间和确定性,考虑是否投入资金。任何十倍股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涨几倍,再涨几倍才实现的。
“关键是判断潜在上涨空间,只要空间足够,涨了一半才买入也不丢人。”他表示。
在个股挑选时,马翔寻找的是未来3-5年比较有确定性成长空间的公司。能敏锐地洞见一个公司3到5年的样子,取决于几个维度的判断,一是用大格局去理解行业空间,二是理解商业模式,三是考察公司管理层和治理结构。
在他看来,只要股票有足够的上涨空间(数倍),可以承受启动点的不确定,愿意等待一两年的时间。没有完美的股票,那种空间大、估值低、又完全没有启动的成长股,往往也有关键节点尚待打通,可能是关键技术仍在攻关,可能是大客户还在验证,也可能是缺少一次季报来验证盈利能力。在挑选这类股票时,首先要有三倍以上的股价空间,然后分析其关键节点是什么,在安全的位置适当布局,用持仓时间去换取潜在的收益空间,静待花开。
在组合构建好后,马翔不会做过多择时,在他看来,好的公司长期会创新高,坚信长期,是分享企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马翔指出,成长股的上涨往往是两个因素的叠加,公司自身业绩的增长,以及市场对公司成长的反映。
“持股期间,我们有很多工作,首先要跟踪行业的变化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市场空间、行业政策、竞争格局、公司治理等要素是否有变化,公司财报的波动是一次性的还是趋势性的,这些问题都应该落实到我们对股票成长阶段和目标价格的判断上,”马翔称,“另一方面,股价的根本决定因素是企业基本面,但股价的直接形成机制却是市场交易,股票的价格表现和公司的成长往往并不同步。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尽可能利用市场的情绪波动,而不是被市场利用,成为情绪的助推器。”
厚积薄发,众智成城
通过扎实的研究、敏锐的洞察、准确的把握、均衡的布局,马翔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503.36%,同期业绩基准为92.52%,近十年业绩位列同类前10%,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A自成立以来累计涨幅117.48%,同期业绩基准为23.57%。,近一年业绩在同类排名前三(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优秀的业绩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团队力量的加持也不可忽视。
成立以来,汇添富基金构建起业内独具特色的“垂直一体化”投研组织架构。基金经理及相关研究员组成不同行业、风格的投研团队,高效协同地对所在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挖掘。每个团队既有投资又有研究,研究也不限于一个市场,而是广泛覆盖形成合力。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有自己的“主阵地”,既是所研究领域的“将”,也是团队整体的一份子,既能够独当一面,又能够优势互补。成员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思维碰撞之下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自上而下一致的价值观,公司内部洋溢的“分享”文化,开放包容的团队氛围,让TMT团队的成员能够始终保持热忱和蓬勃的生命力,前瞻和广阔的研究视野,在快速流变的行业中,依靠整体协同将阿尔法最大化,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实现对产业脉络的精准把握。
面对行业的“万变”,汇添富TMT团队坚持以“不变”的基本面选股应对。挑选高质量证券,意味着要抓住那些中长期成长性比较明确、成长空间比较明确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商业模式优质、管理层优秀、治理架构清晰、具备很强的护城河。
团队对上市公司的跟踪体系就像一个金字塔,重仓股被排在金字塔的顶端,投研团队每天、每周、每月都会紧密跟踪其中的变化。排在第二层的是暂时没有重点持仓的公司,团队会对这类公司保持基本了解,每个季度进行摸底。没有进入股票池的一些新股也被纳入跟踪体系中,即便在更下层的位置,也被牢牢锁定在视野范围内。
你可以错过无数公司,但一定要抓住这个行业里有持续成长能力的股票。“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找一个能长期长大的公司,深入研究。” 马翔表示。
工作之余,马翔热爱长跑和登山。在他看来,这两项运动和投资有相通之处。无论跑步还是登山,都是对耐力和体力的极大挑战,而投资,也是对专业和坚持的一种考验,两者都是要超越短期得失,追求长期胜利。这样的融合,也完美体现在了他的投资实践上。
对待后市,马翔称,乐观看待 2023 年的股票市场。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疫情过峰后报复性消费的期待,也不来自对中国经济强力增长的执念,亦不认为高质量转型可以一蹴而就,而是源自对长期成长的信心。
“向前展望,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不是 GDP 增速可以修复到多少数字,而是从各种逆风中走出来的企业,重拾向上的动力,是投资人恢复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信心,再次对长期成长进行估值贴现。”他表示。
注:业绩数据经托管行复核,民营活力成立以来指2010/5/5-2023/3/31,科技创新成立以来指2019/5/6-2023/3/31;排名数据来源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民营活力同类指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 A 类),近10年(2013/4/1-2023/3/31)业绩排名26/287,科技创新同类指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 例挂钩估值)( A 类),近1年(2022/4/1-2023/3/31)业绩排名3/96,具体情况详见银河证券官网。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