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信托业2023年:风险化解显成效 分类转型在路上
中国网财经1月2日讯(记者 鹿凯)当新年钟声的余音化作电波,还萦绕在我们耳旁;2023年的每一帧画幅,却带着他独有的印章,向宇宙的远方荡漾。同样,属于每个信托人的2023,又何尝不是呢?这一年,信托人期盼过、担忧过、惶恐过,甚至面对人来人往、楼起灯灭也曾暗自神伤,但本着对于信托理念的坚守,以及受托人尊严的维护,信托人从未退让,在一次次不争的坚守中,过去的12个月,信托人依旧坚挺着自己的脊梁,从而承托着未来每一寸时光,而这时光也终将消逝在遥远的远方。
一月:56家信托公司2022年业绩“曝光”
一如往年,每年首月最受关注的,就是各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陆续预披露前一年主要经营数据,2023年也不例外。截至月底,2022年信托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约14.41亿元,较2021年的18.03亿元减少3.62亿元,同比下降20.07%;平均实现利润总额约8.52亿元,较2021年的10.82亿元减少2.30亿元,同比下降21.25%;平均实现净利润约6.67亿元,较2021年的8.47亿元减少1.79亿元,同比下降21.27%。
国投泰康信托的研报指出,近年来信托行业正步入创新转型深水区,目前各家信托公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新的业务增长点尚未发展成熟,作为重要转型方向的投资类和财富管理类业务对系统建设和团队人员配置的成本费用要求要明显高于传统融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稀释净利润水平。
二月:新年伊始,信托监管会议聚焦风险化解
本月,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此次会议监管重点对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以及今年监管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在风险化解层面,监管人士指出目前房地产信托、信政业务、通道业务以及资金池业务的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监管部门还重点提及房地产信托仍是行业风险最为集中的业务领域,且仍有公司违规开展相关信托业务。在业务转型方面,监管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创新业务存在同质化与不计成本过度竞争两方面问题。信托公司需要在创新业务开展之初就打牢基础、遵守规则,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对此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信托业监管会议特别提及政信类业务的风险防控,政信项目的未来展业预期会更加规范。转型城投债的标品投资或是信托公司的一种转型选择,政信项目的投资收益难以保障。
三月:信托业务分类新规等落地
历时一年征求意见,中国银保监会2023年1号文件——《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于3月21日印发。相对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通知》将资产服务信托放在了信托业务的第一类,并完善了相关业务品种的定义,对落实信托公司主体责任、加强监管引领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另外,有信托公司收到监管部门本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信托公司互联网合作贷款规范整改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信托公司应于2023年5月31日前完成互联网合作贷款业务规范整改工作,包括重签合作协议、落实上述“三个自主”底线要求等。所谓“三个自主”即自主管理贷款合同、自主掌握信息数据、自主发起放款指令角度。《通知》鼓励信托公司根据业务实际、风险偏好等增加自主风控措施,规范开展互联网合作贷款业务。
四月:银保监会发文规范信托公司设异地部门,要求2024年底完成整改
4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3号文《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剑指多数信托公司对异地部门缺乏有效管控,影响监管政策传导执行、对金融监管带来挑战,甚至部分信托弱化虚化注册地住所的职能的乱象。《通知》通过限制信托公司异地部门设置实施数量、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在住所所在地以外设立异地管理总部等方式,优化信托公司跨区域经营模式,促进信托公司改革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制定管理总部回迁方案,于2025年底前实施完成。
对此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发现,异地部门数量多或布局广的信托公司,风险等级往往较高。因此,我们对信托公司异地部门设置实施数量限制,引导信托业科学审慎布局异地部门,将有助于行业风险防范,促进行业改革转型发展。就有关数量约束要求,我们将视情予以调整。同时,其补充道,信托公司是可全国展业的金融机构。不在异地设置部门,并不影响信托公司异地展业。
五月:信托业发力探索新业务
当月,接连有信托公司宣布在保险金信托方面展开布局或者有业务落地。华润信托与太平人寿宣布开启在保险金信托领域的全面合作;人保寿险宣布与中诚信托签下亿元保险金信托大单;上海农商行与上海信托信睿家族办公室合作,落地全行首单保险金信托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0余家信托公司、40余家保险公司开展相关服务,上亿元的大单、创新场景案例频现。
同期,重庆信托中选为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信托计划受托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信托行业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化重组和破产服务信托的市场需求将达10万亿元。目前至少15家信托公司披露了自身在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领域的业务探索及转型情况。
5月12日,上海信托与东方证券合作开展家庭服务信托业务实现了首个渠道合作的落地。中原信托恒睿系列家庭服务信托于6月1日正式上线。华宝信托、百瑞信托、五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落地首单家庭服务信托业务。
六月:李云泽主持召开部分信托会议 听取转型建议
6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赴上海调研。在调研中,李云泽主持召开部分驻沪中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机构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在其主持召开部分信托、资管、理财公司会议中,李云泽听取对行业转型发展意见建议。其指出,信托公司等要按照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市场导向、差异发展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治理水平,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
同时,李云泽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将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七月:上半年行业转型压力凸显 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2023年上半年,根据可比口径统计的54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47亿元,同比下降4.33%;净利润269.82亿元,同比增长2.28%。从这一数据来看,和2022年相比,信托业营收、净利润下滑幅度明显收窄。
同期,54家信托公司中有21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增速在10%以上有15家;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20%的多达25家,下降幅度超过50%有14家。从净利润的区间分布来看,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信托公司有17家,同比减少3家,这17家信托公司净利润比重将近80%。行业将近80%净利润由排名前30%信托公司创造,头部公司优势明显,信托公司强弱分化局面进一步加剧。
对此华鑫信托表示,信托行业业绩持续承压,营收和净利润仍然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新的业绩增长点尚待培育。
目前,信托业面临一定的规模保有压力,如何充分发掘行业优势、提升资管服务能力将成为转型阶段的破局关键。2023中国信托业年会要求,下一步,各信托公司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检视、谋划和行动:一是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三是要切实防控好风险。四是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五是真正践行ESG理念。要充分认识ESG理念与行动的重要性,真正在战略、文化和业务等各个方面践行ESG理念,提升公司和行业良好形象,固化和强化市场的信任与信心。
八月:监管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适用情况征求意见
监管部门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适用情况向信托公司征求意见。据悉,该《办法》制定于2007年,作为规范信托公司功能定位和经营管理的基础性规章,实施已超过16年。征求修改意见原因是原《办法》实施时间已经很长,行业和监管形势都发生很多变化,新《办法》需要适应新监管要求与实际行业发展中问题,匹配最新监管精神,更好地与其他规章制度相适应,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为做好监管制度后评估和修改完善工作,发挥《办法》对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监管组织信托公司结合日常业务实践,对《办法》适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办法》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建议。
业内人士表示,征求修改意见,很大可能是配合信托业务三分类的推出,加上信托行业的业务转型已经与过去的非标业务有明显的区别,对信托行业基础性监管文件进行适应性的修改是有必要。信托公司从分支机构设置、自有资产及信托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都有可能会有修改的诉求。
一位南方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信托业务三分类之后,《办法》有一些滞后。监管本着开放态度,让信托公司根据自身需求,提一些自己希望修改的地方。”
九月:上半年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4699亿元,环比增幅为2.21%,较上年同期增加5769亿元,同比增幅为2.73%。但信托行业的经营业绩仍面临下行压力,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人均利润同比均明显下滑。截至2季度末,信托业共实现经营收入473.46亿元,同比下降21.39%;实现利润总额为280.22亿元,同比下降29.21%;实现人均净利润99.7万元,同比下降24.60%。
在我国经济动能转换、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信托行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挑战。但总的来看,信托行业总体风险可控,并有望在“信托业务三分类”下迎来行业转折点。
总体上,信托行业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相关营收指标修复仍需一定时间。并且随着信托业务新分类配套制度的陆续出台,分级分类监管成为趋势,评级结果直接与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挂钩,未来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围绕监管最新业务分类方向,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形成自身差异化发展模式,这对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月:个别信托公司风险处置,已纳入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
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作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重点提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情况,推动重点地区和重点机构加快改革化险,制定和完善风险化解方案,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有序推动河南安徽村镇银行等风险后续处置。加快处置恒大人寿、中融信托等高风险保险信托机构。
十一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当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评级新规》)的通知。《评级新规》对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进行重新规范,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一位业内高管直言,分类监管是好事,但前提是业务监管标准各省统一。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制定更为完备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充分反映当前信托公司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定位,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行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记者注意到,《评级新规》的发布和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提升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加快推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十二月:李强(外贸信托董事长)当选信托业协会新一届会长
当月末,信托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第40次会员大会,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信托业协会章程(预审稿)》《中国信托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信托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财务报告》《中国信托业协会第二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并进行了换届选举。
会议选举李强(外贸信托董事长)为协会新一届会长,俞华军(英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为协会新一届监事长,刘峰(协会党委书记)为协会新一届专职副会长(常务),闫建东(协会党委委员)、王亚斌(协会党委委员)、陈教侠(协会党委委员)为协会新一届专职副会长,孙磊(华能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小腊(华润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军(江苏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兵(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孙庆文(建信信托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卓(五矿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涂一锴(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张中朝(平安信托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为协会新一届副会长,陈艳梅(协会党委委员)为协会新一届秘书长。
展望未来,协会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认真执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关于金融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好信托业“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找准职能定位、加强自身建设,助力信托业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以义取利”,回归业务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总结:不争与坚守
在由协会换届选举勾起的期待中,信托业的2023年在默默的坚守中,用宽容的信托理念,守护着信托业逐渐转型长大的勇气,并收拾好装备,在不争中,探寻着最合适自身长远发展的生态位。
我们通过一件件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落叶回首2023年,作为我国金融业四大分支之一的信托业,在历经整改后,正朝着更为成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如今,伴随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金融会议》的召开,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指引下,信托业以先立后破的决心,静待又一秋来之时,也在为下一轮周期蓄力。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