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0万亿 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2024-04-19 14:21:46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分类:要闻

  中国网财经4月17日讯 随着多家银行2023年度报告的陆续披露,绿色金融“成绩单”随之揭晓。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末,6家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8家全国性股份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20.59万亿元,增幅超过40%。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绿色金融领域迎来重磅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绿色金融发展制定了新目标。

  绿色贷款保持快速增长

  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3年末,6家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8家全国性股份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20.59万亿元,增幅超过40%。

  2023年,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保持较快发展。截至2023年末,6家国有大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合计17.90万亿元,占据国内绿色贷款市场一半以上;此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增量均超过万亿。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口径)绿色贷款近5.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近1.4万亿元;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4.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5万亿元,增幅50.09%。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超过3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8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3万亿元,增幅41.19%;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3.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万亿元,增幅56.34%;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822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7%;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378.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6%。

  与此同时,全国性股份行绿色信贷也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8090.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99%;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590.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40%;招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477.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00%;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137.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44%;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642.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87%;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396.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22%。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需求方面看,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从政策方面看,针对发展绿色金融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从供给方面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围绕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绿色信贷发展。“预计未来绿色信贷仍然会保持较高增速。”娄飞鹏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我国加大绿色领域信贷资源倾斜与支持,绿色领域发展也带动相关信贷融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绿色信贷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随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将不断丰富。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除了绿色信贷外,多家银行2023年报披露了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2023 年,中国银行发行等值24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300亿元境内绿色金融债券,并成功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和全球首笔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债券。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3416.58亿元;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97.60亿美元。

  2023年,交通银行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300亿元,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绿色债券投资余额367.69亿元,绿色债券承销规模60.87亿元。

  “绿色发展的空间较大,也需要多种金融服务,对银行业来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商行加投行服务模式,在做好绿色贷款的同时,通过投行业务为绿色债券发行提供金融服务。”娄飞鹏称。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例如,2023年,工商银行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基金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发行该行首只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此外,创新推出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多只投向生态环境、ESG、碳中和等领域的绿色基金产品。

  2023年,兴业银行落地多笔首单、首创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包括CCER市场重启后全国首批CCER项目开发挂钩贷款、全国碳市场首批跨履约周期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等。与此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上线国内银行业首个双碳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双碳管理平台,涵盖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集团运营碳管理等三大功能板块。

  浙商银行则持续强化政策引导、专业经营及考核激励等,推广碳易贷、光伏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产品和服务模式,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多方面发力,引导资源流入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型行业等相关领域。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中明确“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对于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做出明确规划。

  《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是,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指导意见》从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和服务、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称。

(责任编辑:王晨曦)
热门看点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
© 2023 中国财经热线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财经热线:分享更多财经热点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