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高息存款

2024-05-09 16:42:56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分类:要闻

  “这两年存款利息一直在降。以前总觉得三五年的存款期限太长,现在只后悔当时没多存点。”资深储户李鑫一边懊恼,一边也对银行拉存款的积极性感到费解,“以前去银行存款还送米面油,现在感觉不‘吭声’了。”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当下,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绝迹。近期,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宣布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中小银行加入存款“降息”大军,手工补息、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等高息揽储工具都迎来调整。

  高息存款逐步“销声匿迹”的表象下,钱到底往哪存?

  三年内下调四轮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继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后,被称为“揽储利器”的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类活期”存款也迎来调整,主打“起点低、期限灵活、收益高、自动滚存”的智能通知存款也一时难觅。

  近日,渤海银行、广发银行以及大连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取消旗下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或直接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光大银行日前亦公告称,将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统一调整为1.15%,同时停止对公智能存款的自动滚存功能。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就已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或下调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回溯来看,2022年9月,国有大行率先调降存款挂牌利率,拉开了存款“降息”的序幕。至今,存款利率历经四轮下调,通常是国有大行率先下调,股份行、中小银行跟进,“梯次”轮动调整存款利率。

  存款的隐性成本也在压降范围内。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商业银行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由此来看,从刚性成本到隐性成本,银行负债成本压降“多管齐下”,一方面增加企业端活期存款留存,加强低息存款的吸收;另一方面对高息存款进行额度管理,减少高付息主动负债。

  “上述举措的出发点都是精细化管理存款付息成本。”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这也表现在银行的存款经营理念正在从费用驱动型存款、成本驱动型存款向结算驱动型、业务驱动型存款转型,重点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提升账户的活跃度增加存款沉淀。

  今年一季度,多家银行罕见出现存款缩减现象。例如厦门银行一季度末存款较年初下降9.1%,主要是因压降公司存单质押业务及高成本外币存款。天津银行客户存款金额较年初减少0.89%,主要是该行持续压降高成本存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存款增长。

  “我们今年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会非常大,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我们制定了一些合理的增长目标,对高成本存款的占比会有适当控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毅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存款定期化带来的挑战

  消失的高息存款背后,是银行负债管理这本“难念的经”。

  当前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在资产端定价下行的压力下,银行需要从负债端着手“减负”,从而确保自身长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存款作为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对银行成本和资产负债管理都具有深远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银行加强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就要把握好存款业务的规模、定价及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的恰当配比,通过不断调整存款结构优化资产负债布局。

  当前,存款定期化趋势是银行负债端的主要特征——长期限、高成本的定期存款持续增加,企业端的活化资金却在减少,直接推升了银行的存款付息率,使得负债端的压力越来越大。存款利率虽然降了,但是居民的储蓄意愿并未减退。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8.56万亿元。

  存贷款两端的双重压力直接反映在净息差上。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的净息差已降至1.69%的历史低位,已低于监管合意水平。在42家上市银行中,2023年仅青岛银行一家净息差走阔,其余41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悉数收窄,降幅最大的超过40个基点。

  “银行体系核心负债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呈现一定刚性特征。”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存款降息对零售存款成本起到一定改善效果,但对于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机构客户、大企业客户而言,“超自律”现象普遍存在,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难以对该类存款产生明显影响。较大规模的“手工补息”推升了存款付息率,这一现象得到规范后情形有望好转。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到来

  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效能释放和银行主动压降负债成本措施,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定期化压力已有所缓解,净息差降幅已有所收窄。浙商证券研报表示,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降幅好于预期,负债端成本率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2.07%,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改善,主要得益于存款降息红利释放。

  但这并不“妨碍”全行业打响息差保卫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银行净息差仍将走低,但降幅也会逐步收窄,考虑到宏观经济需要,存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结合时点因素和历次存款利率下调的情况,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大致发生在每年5月、9月。

  李一帆认为,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将走低,以量补价的规模因素是支撑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增长的关键。银行在未来要持续优化负债端成本管理,结合经济形势、监管要求和自身经营发展需要,“随行就市”动态调整利率水平,保障经营稳健发展。

  “为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预计2024年存款利率或出现多轮下调。”国信证券王剑认为,银行会继续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预计,下半年息差和净利息收入逐步企稳,负债端成本对息差的缓释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后续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的政策信号已经释放,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从政策着力点看,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计也会呵护商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和利润空间,以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健性。考虑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净息差将尽可能维持基本稳定。”杨海平说。

(责任编辑:易薇)
热门看点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
© 2023 中国财经热线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财经热线:分享更多财经热点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