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不能配红利基金?聊聊择时体系与配置逻辑
来源:华夏基金
从21年一季度起算,A股已经经历了一轮长达三年的蛰伏周期。
当失效的经验层出不穷,面对短期的不确定性,为王的“剩者”选择了“反脆弱”,权益市场选择了红利。于是,高股息策略相较万得全A指数已连续积累了三年超额收益。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回调后的高股息板块是“偃旗息鼓”还是“倒车接人”?这个位置还能不能配红利?
先从红利的择时体系说起
股息率:投资红利策略的本质吸引力
从财务角度看,红利是公司将盈余回馈给股东的一种方式,通常以现金或股票的形式支付。通常而言,红利策略就是指以“高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主要投向盈利能力较为稳定、现金流充沛、股价低波动、具备长期高分红基础的公司。
如下图示,股息率最终可以拆解为“分红率/市盈率PE”,理论上投资红利策略的本质吸引力在于两个层面:
一是在长期通过企业分红赚取收益,二是在短期内利用市场的阶段性低估值进行防守或寻求修复获利。
不难发现,“股息率”就是红利资产最重要的“定价体系”之一。历史回测显示,股息率与红利低波资产未来一年市场表现相关性较强,随着股息率提升,未来潜在的股价收益率也随之提升。(来源:兴业证券)
当然,由于红利资产的超额收益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余,判断未来的红利基金投资价值的确需要兼顾价格空间。
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代码:H30269)为例,指数当前股息率为5.35%,仍处于近十年中枢水平之上,就该指标而言,仍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
(来源:Wind,截至2024-5-6)
美债收益率:更具确定性的相对收益指标
自2016年起,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相继开通,海外资本在我国境内市场的影响力有所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美债长端利率与红利低波资产的超额收益呈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这种关联在近几年愈发紧密。
其一,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美债收益率的提升无疑对高估值板块施以压力,而对于低估值的红利低波资产则影响甚微;
其二,高悬的海外市场利率对于长久期资产并不友好,新兴市场尤甚,短久期资产在确定性方面则占据明显优势,其中红利资产的短期现金流最为确定,从“反脆弱”的框架下脱颖而出。
面对大洋彼岸居高不下的通胀粘性,以及仍处于近二十年高位的美债利率,至少在当下,经历了一番调整后的红利低波资产已经颇具吸引力。
交易拥挤度:不容忽视的市场情绪
存量博弈之下的市场情绪,似乎已成为了一股左右行情的无形之力,投资者时常感慨——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然而,“人多不多”并非由感觉而定,需要靠确切的指标和数据。
从配置角度看,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对红利策略相关标的的持股市值达到2448亿元,相较于1.56万亿元的重仓股市值,配置比例为15.7%,处于2010 年以来36%的分位数的中低水平。
从交易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红利策略相关标的的成交额占全部A 股成交额的8.5%,处于2010年以来25%历史分位数的低位水平。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至少从这一视角出发,这个位置的红利策略还谈不上过热,也没有走到需要战略性撤退的时刻。
面对基本面仍在磨底的现实情况,情绪的来回拉扯再加上资金博弈的复杂,红利资产在当前阶段的配置优势再度显现。
再论当下红利策略的配置逻辑
第一,红利策略过往的确具备较高胜率。
高分红意味着公司具备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够带来较为确定的长期回报。
红利策略并不是单纯的熊市策略,而是“熊市能抗跌、牛市跟得上”。以中证红利低波指数为代表的高股息策略,从2013年至今全年跑赢万得全A的占比达到73%。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01.01-2023.12.31,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第二,高股息资产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
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出,股息率越高,投资者弥补他们所需要的损失的时间越短。
更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再投资的股利增速更快,所以股价跌幅越大,投资者回血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图:在股价下跌后为持平股利收益率需要的年数
数据来源:《投资者的未来》,西格尔
第三,红利基金天然具备杠铃策略的配置优势。
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红利基金的投资方向通常具备高股息、高ROE、低估值、大市值,天然具备与科技成长搭配作为杠铃策略的优势。
杠铃策略的一头是新一轮周期的上升主线,代表了中国未来产业的前进方向;而另一头便是低波红利资产,通过类固收高股息类资产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第四,红利或许正在演变成为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在当前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从“要未来”、“要梦想”、“要估值”切换到了“要现在”、“要确定”、“要现金”。
新“国九条”落地之后,监管思路已经向“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转变,“分红”成为重中之重,高股息及稳健分红板块符合长期价值投资取向,或许正在演变成为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中长期看高股息公司依然存在占优逻辑,红利内部资金呈现高低切换向以银行等为代表的板块;策略角度利率长期低位,红利资产仍是底仓选择,且作为市场长期占优风格,资金的高关注度及合力下值得反复寻找机会。
毕竟,当资产配置直面低利率时代对于投资性价比的要求,当监管引导与市场偏好及公司治理优化趋势共振,新一轮红利风格的投资时代或许正在扬帆起航。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