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指数赛道 银行系公募补上权益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需求也在加大,发展指数投资不仅有利于缓解银行系基金公司股债业务的失衡局面,而且符合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加持下,以固收业务见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正不失时机地拓展权益业务,补上短板。
近年来,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大幅扩张,这让许多银行系基金公司眼前一亮。动作快的公司已提前调整战略,招贤纳士,优化指数投资团队,意欲搭上指数基金大发展的高速列车。以固收业务见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能否借助布局指数投资赛道,实现权益业务的突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需求也在加大,发展指数投资不仅有利于缓解银行系基金公司股债业务的失衡局面,而且也符合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
变局:迎来开拓权益业务突破口
指数基金赛道已成为银行系公募“固收大厂”开拓权益业务的突破口。
2024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提出,要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在政策鼓励及赚钱效应的双重加持下,指数基金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权益类指数型基金超过340只(不含QDII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仅场内股票型ETF的规模就已突破2.8万亿元,是去年末的两倍。
“指数基金军团”的快速扩张,让许多银行系基金公司眼前一亮。动作较快的基金公司已调整战略重点,大手笔从基金“大厂”挖人,高举起进攻的旗帜。某中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引进了一位曾在基金“大厂”管理超百亿元规模的指数基金基金经理,让他来领导指数投资团队,后续将陆续申报指数基金产品以丰富产品线,准备大干一场。
上述基金公司的情况并非个案。以浦银安盛基金为例,该公司引入了曾在华安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担任量化投资负责人的孙晨进。随后,公司在指数团队优化与创新产品布局上动作频频,不仅招聘了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大数据研究员,为团队进行AI赋能,而且今年先后布局了浦银安盛中证A50指增和浦银安盛科创板100指增产品。这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超9亿元、6亿元,对其权益基金总规模贡献不小。
“我们的ETF业务负责人10月刚被同行‘撬走’。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挖人,是想吸纳优秀人才扩充团队实力,也有的公司是希望借助其管理能力与自身附带的资源价值,实现指数投资业务的飞跃。”某家具有量化特色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说。
基金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许多依靠银行渠道发展业务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容易出现固收业务能力较强,但权益团队配置相对较弱的情况,在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发展方面较为落后。指数基金赛道对基金经理的依赖性相对没那么高,银行系基金公司有望借助这一赛道,解决长久以来固收业务和权益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探路:在最适合的赛道上发力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在指数基金产品线上,究竟是发力场内还是场外?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赛道,有的提前布局,冲入ETF领域厮杀;有的借助大股东母行的优势,优先布局场外指数基金。
永赢基金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近些年不断完善产品线与团队,ETF规模实现显著增长。截至11月7日,去年成立的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已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黄金股ETF。
“过去几年指数产品创新的增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场内投资者的分散化投资需求。因此券商系公募基金,以及在渠道合作上更为多元化的基金公司,在这一轮的指数化产品浪潮中受益更多。”兴业基金有关人士说。
然而,ETF战场并不适合所有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永赢基金人士表示,ETF业务成本非常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商业模式与主动管理产品也有诸多不同,需要管理层具有非常坚定的战略定力以及专业团队的加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粗略估算,只算系统的支出,一家公司的ETF管理规模要达到近百亿元才能平衡前期成本,投入非常大。同时,ETF业务的主战场不在银行,所以对于银行系基金公司来说,要推进这类业务需要更大的定力。”该人士说。
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即便已有ETF基础设施及人员配置,仍先选择重点布局“投入产出比”更高的场外指基。浦银安盛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监孙晨进表示,该公司早些年就布局了ETF赛道,但以9月下旬以来的这波大幅反弹行情来看,ETF产品的实际增量并不大。
“我们团队有发展ETF的能力,但还需等待时机。随着ETF混战的加剧,竞争局势不那么激烈的场外指增赛道投入少、收效大,更适合当下公司的发展目标。未来如若指增基金规模能做大,也可反哺ETF业务的发展。”孙晨进说。
客观上看,场外指基可以直接通过银行渠道销售,无需用户开通股票账户。同时,据业内人士反映,随着近些年指数基金的普及,银行零售端的客户对不同类型指数基金的了解程度不断提升,开始接受以此来布局不同市值、风格的指数。基于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场外指基销售上的优势,部分公司决定调整战略,率先发力场外指基产品。
驭势:契合行业发展大趋势
发展指数基金不仅仅是出于银行系基金公司平衡股债业务结构的需求,更是顺应了政策导向的行业大趋势。
新“国九条”提到,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大力发展权益投资已成为全行业的方向。今年以来,中央汇金等“国家队”频频出手购买ETF,也催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需求也在加大。发展指数化投资有利于打通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资金入市的通道,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具有低费率、透明度高、工具性强特点的指数基金一定会继续受到市场的青睐,并实现快速发展。基金公司需要主动拥抱这一行业趋势。”上银基金相关人士说。
要做大指数业务,仅仅依靠银行股东的支持是不够的。兴业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指数基金本质上是为投资者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工具,在基金产品创设、销售渠道搭建和投资策略推广等方面,未来需要以更为长远的眼光、市场化的方式和持续性的投入,为投资者服务。
与此同时,许多银行系基金公司表示,不会放弃主动权益赛道。鑫元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被动权益与主动权益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未来,指数量化产品将作为工具型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投资方式;而主动权益产品更注重挖掘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通过深入研究和精选个股,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
推荐资讯
- 要闻
- |
- 产经
- |
- 热点